京津冀瞄准“高精尖”,长三角聚焦集成电路…
京津冀:
彭雪海表示,京津冀三地协同谋划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氢能和燃料电池、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布局,鼓励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在京津冀范围提升产业链保供能力,通过制定关键零部件供应替代计划稳链、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补链、发挥各地优势协同布局实现强链。北京市大兴区、天津市滨海新区、河北省唐山市等12个城市(区)获批成为国家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吴东文表示,大湾区推动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创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布局建设2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17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一年来,横琴新增澳资企业700多家,总数现在超过5000家。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一年来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9万家,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5%。
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等万亿级产业集群
目前,大湾区内地9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7家,累计培育99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21年大湾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25家,比2017年增加8家。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7家。
9月23日,“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第10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相关人员介绍了京津冀、长三角地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情况。
跨区域共建共享方面,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等产业链、创新链一体化布局;持续建设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等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推动长三角智能网联汽车一体化发展,开展道路测试互认,建设区域车联网先导区;推进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他指出,目前建立三地工信部门常态化的定期会商机制,将规划共编、园区共建、项目共推、基金共设、产业链共延等列入三方合作协议。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发展居全国前列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东文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发展相关情况。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增长约2.4万亿元人民币。
粤港澳: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彭雪海介绍了推动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方面情况。彭雪海指出,北京实施非首都功能产业负面清单管理,退出一般制造企业近3000家,发展高精尖成为京津冀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旋律。
张宏韬表示,长三角地区依托国家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以及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跨区域平台,聚焦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突破。此外,还成立长三角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联盟,联合推进重点产业链基础研究和协同强链工作,开展民用航空、机器人、汽车电子等产业链对接活动。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张宏韬表示,长三角区域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上海联合三省探索形成产业合作和技术创新的协同推进机制。长三角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创新型产业引领区域产业发展,发展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汽车、民用航空、高端船舶、机器人等重点产业发挥系统集成、整机牵引优势,带动上下游集聚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近年来,总投资74亿元的沧州现代四工厂、总投资42亿元的河北京车造车基地、总投资18亿元的新乐三元工业园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高精尖成为京津冀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旋律
目前大湾区已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体系。其中,香港、澳门地区服务业高度发达,占本地生产总值比重超9成;大湾区已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今年上半年,大湾区内地9市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5.9%和33.1%,形成了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万亿级产业集群。
长三角:
编辑 余冬梅 杨程
上一篇:三星电子和高通被指控在进口集成电路时违反关
下一篇:北新路桥(002307.SZ)子公司中标1.83亿元重庆梁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