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名校相继成立集成电路学院!首任院长都是
继清华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后,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最近也相继成立了集成电路学院。这些学院将针对集成电路“卡脖子”问题,聚焦集成电路前沿,加强交叉集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培养国家急需人才,支持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发展。一大批“芯片”人才已经在路上!那么,IC学院第一个培养这些“芯片”人才的院长是谁呢?一起来看看:
清华大学
4月22日,清华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吴华强任第一任院长。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第一任院长吴华强< /p>< p> 吴华强,教授,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微纳加工中心主任,北京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 200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获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学学士学位(双学位)。 2005年获得康奈尔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工程博士学位。随后,他分别在美国Spansion和美国Primet Precision Materials担任高级工程师和技术总监。 2009年加入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
吴华强教授长期从事基于忆阻器的新型存储器和存储-计算集成研究,涵盖器件、工艺集成、架构、算法、芯片和系统等多个层次,先后承担863、973、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在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IEEE EDL等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IEDM、VLSI、ISSCC等,美国授权发明专利25项,中国授权发明专利32项。部分专利孵化了北京信义科技有限公司和厦门半导体产业技术研发有限公司,2019年获得科学探索奖,202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 p>
北京大学
7月15日,北京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王阳元院士任集成电路学院名誉院长。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名誉院长王阳元
p>王阳元,1935年1月1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微纳电子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微纳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微电子学博士,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主任。
1958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2年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高级访问学者; 1986年任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 199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作为发起人之一,创办中芯国际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2002年任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主任; 2003 2006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2006年获北京大学首届蔡元培奖。
王阳元主要从事微电子领域新器件、新工艺、新结构电路的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7月14日,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苗相水教授任集成电路学院院长。
苗相水,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技术
< p> 苗向水,男,1965年7月出生,江西九江人。 1986年、1989年、1996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武汉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服务中心主任,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光电与信息学院副院长,副院长微电子学院,信息存储材料与器件研究所所长,蔡少堂忆阻器研究中心主任;
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决策咨询委员市政府委员,湖北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湖北省先进存储器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北省微电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技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薄膜材料检测技术工程实验室.
主要从事三维相变存储器、忆阻器、类脑智能计算、逻辑运算等信息存储材料与器件的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02重大专项、国家863重大项目子项目、863一般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级科研项目等科研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美国发明专利7项,中国发明专利6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