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上海方案”,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链日趋完
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7月8日在上海召开。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召开以来,联动效应良好已产生,推动了近百个重要合作项目。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成为三大“上海解决方案”。目前,上海从事集成电路的企业有700多家,行业销售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近日在企业走访中获悉,目前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链正在完善中,创新应用生态体系日趋成熟,资本和人才也在半导体产业集聚。
资本聚集在GPU芯片领域
目前包括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产业链环节,上海已初具规模。在日前召开的世界半导体大会上,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郭义武表示,去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销售规模突破2000亿元,今年有望增长至2440亿元。 .
这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资本的推动。上海设立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未来将扩大集成电路基地规模,推动长三角地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芯片产业新高地。
人才方面,全国至少有40%的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聚集在上海。仅上海就有超过 200,000 名行业专业人士。
碧人科技是一家位于上海闵行浦江科技广场的通用智能芯片设计公司,是近两年中国芯片领域的顶级“金王”。碧人科技成立于2019年,成立9个月就完成了总计11亿元的A轮融资。现在成立18个月,累计融资金额已超过47亿元。
资本的疯狂涌入是由于人工智能应用驱动对GPU芯片的需求不断增长。包括Biren Technology在内的许多国内外初创公司都声称要对标GPU巨头Nvidia,Nvidia的GPU芯片已经从游戏笔记本电脑扩展到数据中心领域。
IDG资本合伙人李晓军表示:“GPU和AI计算芯片是发展迅速的重要市场。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和难度,对团队的综合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产业,硬件到软件,架构到生态。”
碧人科技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产业化的十字路口。改变。我们希望成为中国芯片行业的变革者。”
碧人科技联合创始人张玲兰表示,公司首款支持AI训练和推理的7nm芯片研发进展顺利。 ,预计今年正式流片,性能将与英伟达下一代GPU计算芯片进行对标,碧人科技下一代5nm芯片也开始架构设计。
需要时间培育生态技术体系
在中国大力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背景下,AI芯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例如在自动驾驶领域,新能源企业如地平线和黑芝麻推出汽车AI芯片抢占市场份额。
国际巨头欢迎中国新兴竞争对手进入市场。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很高兴看到行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中国人才的积累。数据中心应该加速。未来,将有数亿个数据中心在布局。这将在世界任何地方产生巨大的市场机会。这也是计算机领域前所未有的盛况。”
芯片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下游创新应用生态的建设,比如英伟达就有300万开发者平台。开发者在平台上开发软件,带动平台生态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价值。
上海聚集了包括微软亚洲研究院、亚马逊AWS创新中心、IBM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百度飞达AI产业赋能中心、华为鲲鹏+升腾生态创新中心、红杉人工智能孵化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
在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展厅内上海徐汇区第一财经记者看到了一系列基于国产AI处理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如搭载升腾Altas200DK开发的操作套件。沙漠修复管理机器人集群“东方清地”,国内首个采用升腾AI处理器开发的道路桥梁隧道空间数字化检测管理集成系统。
就在上周,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交通与上海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开源开放平台,共同建立“数字智能交通联合创新实验室”和智能交通应用集成,推动智能交通车路协同全息传感解决方案和开源信号控制边缘计算解决方案的应用。
上海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由华为与上海市徐汇区联合成立。创新中心负责人表示:“华为负责鲲鹏和升腾的产业生态,创新中心主要负责鲲鹏生态的建设,提供合作伙伴可以使用的产品。产品交付后,华为做了一个软件层,开源就相当于在硬件平台上搭建了一层基础软件,一个创新中心,实现产业赋能和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