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歙县人吴华强担任
4月22日,清华大学举行集成电路学院成立仪式,清华集成电路学院由清华教授吴华强任首任院长。
据悉,吴华强是歙县北岸镇大阜村人,200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同年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学士学位(双学位)。
?2005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AMD公司和Spansion公司非易失性存储器研发中心任高级研究员和主任研究员,从事先进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架构、器件和工艺研究。
?2009年,加入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研究领域为新型半导体存储器及基于新型器件的类脑计算研究。先后负责多项自然科学基金、863、973和重点研发计划多项课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Electronics, Nano Letters,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Scientific Reports等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美国授权发明专利21项,获得中国授权发明专利32项。
?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主任、微电子学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微纳加工中心主任,北京市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成立仪式现场。
该学院计划结合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设置集成纳电子科学、集成电路设计与设计自动化和集成电路制造工程3个二级学科,拟重点发展纳电子科学、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及EDA、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集成电路器件与制造工艺、封装与系统集成、MEMS 与微系统、集成电路专用装备和集成电路专用材料等学科方向,完整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
集成电路学院致力于破解“卡脖子”难题
集成电路特别是高端芯片是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基础研究和前沿工程技术的结晶,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大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集成电路人才强,集成电路产业才会强。
我国集成电路人才严重短缺,尤其缺少领军人才、复合型创新人才,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最大软肋。加快培养紧缺高层次人才,强化集成电路学科发展,才能更好地支撑我国成为集成电路强国。
在此背景下,清华成立集成电路学院,由原清华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与电子工程系共建。该院将发挥清华多学科优势,探索“1+N”联合机制,实现学科深度交叉融合,致力于在破解当前“卡脖子”难题的同时让未来不再被“卡脖子”。该院通过兼聘、双聘等灵活务实的用人机制,建立一支高水平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同时,与产业链各个领域的头部企业进行全方位产教融合,面向产业最先进技术和最迫切需求,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
清华党委书记陈旭介绍,新成立的清华集成电路学院为清华实体教学科研研究机构,隶属清华信息学院,同时撤销清华微纳电子系建制,清华微电子所不再按照实体机构运行。
聚焦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清华校长邱勇在成立仪式上表示,清华集成电路学院将聚焦集成电路学科前沿,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建设国际一流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2020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投票通过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同年10月,清华学位委员会投票通过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清华集成电路学院教授池保勇介绍,清华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后,计划后续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招生培养规模。在设立工学博士(全日制)与工程博士(非全日制)的同时,还计划开展专项博士培养。清华集成电路相关本科生则通过电子信息大类和书院模式培养,在大类培养中,本科生前两年将进行电子信息相关课程学习,后两年将涉及集成电路相关课程学习,学校希望以此来打牢固学生专业基础。
此外,清华专为培养“强基计划”生设立的未央书院,按照“理+工”双学士学位的方式进行本科培养,达到要求的学生可获得数理基础科学(理学学士)学位和工程衔接方向(工学学士)学位。其中具体的工程衔接方向中即包括微电子学、软件工程等。“强基计划”生中获得集成电路相关方向双学位的学生,在后续的研究生培养阶段可在集成电路相关方向的进一步深造。
上一篇:清华集成电路学院成立,解决芯片人才短缺仍需
下一篇: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在京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