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人才缺口达30万!高校将设立一级学科
这几天有关集成电路的新闻备受关注,从7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投票通过集成电路专业将作为一级学科,再到近日《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公布,其背后是30万人才的需求,以及高校即将开启的招生和培养热潮。
集成电路人才缺口达30万
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集成电路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已成为实现科技强国、产业强国的关键标志。
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集成电路技术依然存在较大差距,高端芯片产品大量依赖进口,难以对构建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保障信息安全等形成有力支撑。华为被国外企业无节制地“卡脖子”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相当一段时间内,大家或许没有认识到这个小小芯片的重要性。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在摩尔定律的驱动下飞速发展,微小的芯片由原来的一种元器件变身成为了电子信息系统的主要载体,也成为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解决我国集成电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关键在于人才。数据表明,到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总需求量是72万人,现有人才总数只有40余万,缺口达到30万,而目前相关专业每年的毕业生在3万人左右,人才缺口依然较大。
设立一级学科是必然要求
集成电路原来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本科专业。
在高校中设立集成电路一级学科已势在必行,这也将极大促进集成电路这一细分领域在现有体系下的话语权,同时推动资源的整合,解决“卡脖子”问题。
此前,中科院院士王阳元曾提议将微电子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复旦大学已率先开展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试点。2019年10月,工信部和教育部要求,推进设立集成电路一级学科,进一步做实做强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加快建设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
2020年起,集成电路技术应用成为新增的9个专业之一,而复旦大学也于今年启动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试点招生。
可以预见,随着一级学科在大学的设立,高校将更加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加强与华为等企业的合作,培养复合型、实用型的高水平人才。
这些高校抢得“先机”
我国最早设立半导体专业的是北大,后来清华、复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都纷纷建立,这些高校也被认为是我国最好的几所集成电路学校。
2003年,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开始设立,第一批有9所大学,包括: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浙大、东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大和电子科技大学。后来,又增加了北航、西交大、哈工大、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工大、北京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福州大学等11所高校。
而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审结果中,也基本在上述高校中,其中,A+为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A-为北京邮电大学、复旦、上海通大、南大、浙大、西安交大。 还有国科大和中科大实力也很强。
不过,由于学科设置的关系,其实在信息领域目前高校主要的一级学科有4个,分别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5年增设了网络空间安全。
7月底,华为CEO任正非带领团队花3天时间先后访问上海交大、复旦、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四大名校,正是由于沪苏四校在信息领域有很强的实力,希望加强校企方面的合作。
不过,考生和家长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集成电路或信息领域的专业,选考物理是前提,而且物理要好,因为集成电路一半是物理,一半是电路,还有工艺、流程和材料等,有意向报考的学习需提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