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的“小浦”经验与启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的浙江,历年来在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取得明显成效,并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从20世纪90年代探索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1],到2005年开启农村综合改革试点[2],2006年部署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开启“三位一体”农村改革[3],2012年率先开展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革试点等[4];特别是近五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新时代“三农”工作重点,秉持“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原则,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以“三位一体”为重点的农村改革,通过开展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示范试点,强化各领域农村综合改革政策的集成创新,充分发挥改革的联动效应,成功创建了一批以长兴县小浦镇为代表的具有推广复制价值、能代表浙江特色和水平、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本,成为打造新时代深化农村改革的“金字招牌”[5],以及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小浦镇位于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长兴县中西部,是长兴县乃至浙江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资源要素整合、美丽乡村创建、数字乡村建设、壮大集体经济、基层社会治理等各类农村改革的试验地。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核心区地处小浦镇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景区,涉及小浦、方一、潘礼南、方岩、大岕口5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43.18 km2、总人口11 670人。2019年,区域内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9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 277元,分别比五年前增长12.3%和47.6%,先后获评中国户外探险联盟银杏基地、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省级森林公园、浙江最美森林、省最美田园、省最美赏花胜地、省京昆艺术中心八都岕传习基地和省首批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创建单位等称号,成功塑造了“美丽资源变身美丽经济”的具有浙江鲜明特色的“小浦经验”。
1 “小浦”经验主要特征
1.1 打造绿富美产业
在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小浦镇紧扣“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主题,依托生态环境优越、农旅资源得天独厚、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乡村产业振兴为抓手,围绕银杏、茶叶、笋竹等特色优势产业,按照“质上提升、链上延伸、业上带动”的总体思路,倡导“深度融合、跨界开发”,通过强链、延链、补链,充分挖掘岕内自然人文资源,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及文创产品,举办杏福岕里生活节、“三古巷”民俗旅游节等民俗节庆活动,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化、绿色化、多元化发展。2019年区域内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2亿元,比五年前增长21%,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值达1.2亿元,分别是五年前的1.3倍和4倍,区域农业综合效益得到有效提升。
1.2 深耕美丽乡村建设
五年来区域内通过深化实施“千万工程”,全面提升“梅映乌龙”十里古银杏长廊美丽乡村振兴示范带,深入推进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美丽庭院、景区村庄创建,区域内已培育特色民宿45家(其中全国首批五星级民宿1家、省级金银宿9家),精品农家乐63家;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2个、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4个、美丽宜居示范村3个、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4个、3 A级景区村庄4个、历史文化村落4个、休闲旅游示范村1个、民俗文化村1个和美丽河湖1条,以及市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个。积极推进乡村数字化建设,区域内基本实现数字管控、智慧导览、线上销售,“杏福八都岕”微信公众号拥有粉丝2万余人,建成省级电子商务专业村1个,基本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建设到美丽乡村经营的转变。
1.3 推进区域抱团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小浦镇打破八都岕内5个行政村的传统村域界限,积极探索区域内五村抱团均衡发展新模式,首创浙江省级村股份经济合作组织新模式,成立了全省首家村级股份经济合作总社——长兴八都岕经济联合总社,并成立总社党委,通过统一开发村级集体资源,引进优质社会资本,推进资源共享、抱团发展、互利共赢,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增强村集体经济内生发展动力和活力,成功打造了跨村域“富民兴村”新模式。2019年,区域内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 193万元,经营性总收入522万元,分别比五年前增长96.9%和205.3%,成为长兴首个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百万元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