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会计档案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利
1 引言
会计档案信息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伴随大数据技术发展,智能财务、财务共享实践在各行业取得阶段性成果,“单轨制”档案管理模式在会计领域率先获得法规和政策保障,在国家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率先展开应用。紧随其后,基于智慧校园和高校财务改革发展成果,以会计大数据发展为视角治理会计信息资源,使会计信息全面集成、实时积累、科学治理、精准利用,成为高校财务信息化和档案管理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新目标。
2 高校会计档案信息资源集成与利用现状
2.1 会计信息资源条条分割
高校总体财务信息体量较大,财务独立核算的二级机构和产学研机构较多。随着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资金范围、来源更加清晰,财权进一步下放院系,预算拨款、自主创收、学费收入、固定资产购置与折旧、科研项目及其管理经费支出等收支条线管理,生成的会计信息资源呈现可横向整合的条条分割状态。
2.2 会计信息流程管理艰难推进
与率先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实现财务共享的部分大型企业相比,高校财务管理规范化和会计信息化建设不能同步发展,财务岗位设置的精细化和流程的标准化仍有差距,基于会计流程制定的信息流程管理和流程监管仍不到位。这就造成会计数据之间的关系描述与关系构建不充分,基于时间、职能等不同维度的流程标签和具体指标缺乏,全流程视角的信息要素普遍残缺。
2.3 会计信息壁垒日益突显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迅速发展,日益增多的数据类型和标准化滞后的矛盾愈加深化。高校部门间不同系统数据录入、验收标准不对应,口径不一,中间库传输受阻,限制数据及时传递和归集。同时,由于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一,数据大多由财务人员进行补充或维护,数据连续性不足,信息交互的兼容性、持续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2.4 会计大数据共享程度低
高校会计信息结构化数据多于非结构化数据,利用途径更为简明,信息共享有利因素较多,但财务信息系统本身软硬件建设、财务管理流程和标准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等内、外部因素,都制约着高校会计信息共享与联动。大多数高校目前可进行个人相关财务查询与专项汇总查询,但信息可流动、可共享部分,包括年度个性化报表生成与信息公开,以及跨院系教学及实验耗材资源的共享、折算、资产增值保值等信息,不能宏观、直观、精准供给。
3 档案管理视角下推进高校会计档案信息集成与利用的意义
3.1 提高高校会计档案信息资源治理能力
推进数据全面整合,有利于高校档案部门提升会计档案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全面性。通过元数据、管理过程数据等数据库的归集与管理,提升会计档案信息资源顶层设计、资源配置、功能拓展的空间性、技术性。通过集成过程中对数据种类、结构、数量、质量的把握和信息化管理,增加档案部门对会计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深度,提升会计档案信息治理能力,推动高校档案管理方式转型。
3.2 提升高校会计档案信息资源本体价值
在海量会计数据背景下,深度挖掘、整合各类专题会计档案资源,有助于拓展高校会计信息资源服务广大师生的途径和范围。以提供信息查询、数据分析、趋势研判等方式为目标,开发财务数据信息利用方式,满足校院两级总结财会规律、提供学校管理决策的转型需求,也就是通过恰当的方式加工海量相关性较弱的数据,使之转化、汇集、提炼成可以运用的信息,从而增强会计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1]。
3.3 提高高校会计档案信息资源利用能力
结合学校实际,以业务需求和用户需求为目标,建成数据全面、智能共享、即时查询、精准服务的高校财务信息查询利用平台。提供全文检索、全库检索,采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优化检索模型,科学设置查询权限,满足利用者精准查询、有效查询,定期统计利用情况反馈,提高会计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4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会计档案信息资源集成与利用的实现路径
4.1 确立概念模型与配套标准
首先,确立高校会计大数据资源管理概念模型。一方面,对高校财务管理职能行使过程中产生、积累、管理和利用的数据进行基于会计业务环节的模块建立;另一方面,对会计数据资源产生、积累、管理和利用全生命周期的实体关系进行描述。以数据使用者和数据管理者关系为例,前者是信息资源管理链条中数据价值最终落地的一环,他们是信息提供与被提供的实体关系,关系的评价则依赖于会计数据利用需求实现的精准性和利用满意度等。